close

西醫第二大給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是外科手術。

 

    20世紀的外科對於人體的骨胳、肌肉、神經、血管和各種器官的細微結構研究得更清楚了,然而,在人體觀念上,仍然是19世紀屍體解剖學的觀念,即把人體看成是一架靜止的、結構複雜的機器,對於人體內部各種複雜的相互關係則完全缺乏瞭解。例如,有的人由於長期心情憂鬱而導致胃潰瘍甚至胃癌,但是,無論在什麼時刻打開人體,外科技術能夠發現這種聯繫嗎?外科醫生只能看到人體某一時刻的狀態,嚴格地說,甚至某時刻都看不到。由於人體被打開,人體內部的各種狀態就發生了重要變化。打個比方說,人體是一條奇妙的不停運動的河流,外科醫生甚至一次都不能踏進這條河流。非要踏進去,則河流必將發生改變(洺瀚補 : 這是當代物理學上「測不準原理」之重大發現的觀念說明 , 就其實質精神 , 稍深入中醫思維體系的人 , 一點也不覺驚怪 !)。所以,外科技術的進步實際上只能解決骨折等瞬間性、局部性的疾病。

 

    有人可能以為,對於那些長期積累形成的器質性病變,外科也是挺有效的呀,比如心臟搭橋,比如腎臟移植。但是,如果能夠瞭解器質性病變的發生、發展機理,中斷甚至逆轉這一進程,為什麼要開刀呢?要知道,開刀並不能消除導致器質性病變的原因。這部分胃切除了,可能下一部分的胃又出問題了。這個腎換了,另一個腎又壞了。外科技術如此濫用,這究竟是病人的福音,還是病人的禍根?正如楊老師的肺癌,如果有藥物可以使癌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,為什麼要開刀,為什麼要化療、放療?究竟是只能靠開刀算醫學,還是能夠診斷病因、病機,調動人體自身免疫功能的中醫算醫學?   

 

  西醫給人印象深刻的第三大成就是抗生素。

 

    現在通過腸鏡、胃鏡、CT、核磁共振,診斷結果出來了,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,例如,結腸部分發現了一處炎症。為什麼會發炎呢?按照中醫理論,炎症只是一個結果,是人體內外部環境發生某種失衡的結果。只要調節好平衡,即調節好陰陽、寒熱、虛實等平衡,炎症自然就消失了。問題表現在局部,但原因可能在整體。

 

    問題表現在結腸,但原因可能在脾胃。這是對病情因果關係的一種整體論觀點。但是按照西醫的原子論觀點,結腸發炎肯定是由於某種細菌引起的,只要找到能夠專門殺死這種細菌的某種抗生素,炎症就會消失。正是按照這種理論,西醫在20世紀發明了無數種抗生素、消炎藥。現在醫院藥費收入中各類抗生素的銷售額大約占40%-50%。怎麼知道某種藥物能夠殺死某種細菌呢?化學合成藥物,在小白鼠身上做動物實驗。因為人和小白鼠都是由細胞構成的,能夠殺死小白鼠身上的細菌,就能夠殺死人身上的細菌。如果找不到某種特定的化學藥物呢?病人就只好等待最新實驗成果了。事實上,據我所知,西醫至今就沒有找到治療結腸炎的特定抗生素。靠一些廣譜抗生素,服藥時好了,藥一停又犯。進一步,就算找到了某種特效抗生素,還會產生副作用。

 

    人體內部是一個百萬細菌的生態俱樂部,抗生素殺死某種致病細菌的同時,也會殺死起正常作用的其他細菌,破壞人體內部的各種微妙的轉換和合成機制,產生廣泛的副作用。更加麻煩的問題是,細菌與抗生素之間還會“博弈”。很多人知道棉鈴蟲和殺蟲劑的故事。一些棉鈴蟲被殺死了,另一些具有抗殺蟲劑能力的棉鈴蟲生存下來,繼續繁衍,需要研製新的殺蟲劑。正是這種機制,迫使中國產棉區從華北平原遷移到新疆地區,因為山東一帶的棉鈴蟲具有抗藥性,而新疆地區的棉鈴蟲還不具有抗藥性。同樣,一些致病細菌被抗生素殺死了,另一些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又產生了,需要研製新的抗生素。由此,我以為,這第三大成就即種類繁多的抗生素的研製,實際上是化學的進步,而不是醫學。化學的進步還表現在化驗技術上,通過對人的各種體液如尿、血液、唾液等的化驗分析,統計出人體的正常值和異常值。 綜上所述,20世紀西醫的成就主要是靠光、機、電、化學、生物學等技術手段取得的,在醫學觀念上,則仍然停留於19世紀的原子論和機械論上,因而對人體內在的整體性、變化性還一無所知,對於解決複雜疾病無能為力。相反,在缺乏光、機、電、化學、生物等技術手段的古代,由於在人體哲學上持整體的、變化的觀念,中醫能夠解釋病因和病機,併發展出相應的治療手段和藥物,能夠治療複雜疾病。事實上,我自身的結腸炎就是靠中醫治好的。究竟什麼時候好?靠什麼藥治好?我並不知道。我只知道,吃了一段時間中藥後,再做腸鏡,就找不到炎症處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okiealin 的頭像
    cookiealin

    關於中醫的那些事兒~

    cookiea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