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是怎樣被淘汰的?
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韓德強:中醫是怎樣被淘汰的?
去年11月下旬我在桂林講課時,連續接到兩個電話,都是告訴我, 楊德明 老師得了肺癌,而且是晚期,能不能想想辦法。
我的第一反映是找一位好中醫。
回到北京後,楊老師仍在北大醫院接受化療。一個多月的化療下來,錢花了六萬多,人瘦得皮包骨頭。據醫生說,化療延緩了病情的發展,不過最多還有三、五個月時間。好在楊老師頭腦還很清醒,我強烈建議楊老師接受中醫治療,楊老師欣然同意。但是,北大醫院拒絕接受中醫進場治療,楊老師一時有些猶豫。後來,科技部中醫戰略課題組的朋友推薦了王文奎醫師,終於決定轉出北大醫院,單獨接受中醫治療。
一個多月後,我在家接到楊老師的一個電話,他興奮地告訴我,最新一次胸腔積水化驗結果發現,積水中的癌細胞已經消失了,而原來在北大醫院化驗時,積水中癌細胞密度很高。現在,飯吃得下了,睡覺也有改善,精神狀態好多了。這個好消息在朋友們中間立刻傳開了,一位朋友說,看來,接受中醫治療是一個戰略轉捩點。
我為什麼對中醫情有獨鐘呢?起因是5年前我母親得胃癌去世。她的胃癌發現得很晚,多次做胃鏡以為只是一般性的胃炎,最後一次從紹興到北京來做胃鏡,才發現癌細胞。北京腫瘤醫院的一位大夫認為可以動手術切除,但一打開發現已經廣泛擴散,只好合上等死。這期間,我目睹了母親的痛苦萬狀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為什麼西醫一定要找到癌細胞才能確診病情?在沒有胃鏡的時代,西醫怎麼診斷癌症?不能診斷,又怎麼治療?西方古代和近代的人得了病怎麼辦?
這樣,我逐漸發現,20世紀西方醫學界的進步首先是在診斷手段上。然而,嚴格地說,這種診斷手段的進步是光、機、電技術的進步,而不是醫學的進步。例如,小腸鏡是一粒類似感冒膠囊的東西,實際上是一架自帶光源的微型攝像機,能夠把小腸內部的情況拍攝下來,並通過無線電波傳遞到身體外的接收器上,再將接收到的信號輸入電腦進行處理。這是醫學的進步嗎?還是光、機、電技術的進步?大醫院最先進的診斷設備,如CT、彩色B超、核磁共振等等,全都是光、機、電技術的進步。當然,光機電技術不僅應用於診斷,還應用於治療。我有一位原搞電腦的朋友,發明了一種電化學治癌儀。當時我很驚訝,一個根本不懂醫學的人,怎麼可能發明治療癌症的儀器呢?現在明白了,治療癌症的人並不需要懂得癌症的發病原因,亦即不需要懂得醫學,只要能找到某種殺死癌細胞的技術手段就可以了。發明X光、CT、腸鏡、胃鏡的人,我相信都不懂得人體的複雜性,都只把人體看成一架由無數零部件構成的機器。用X光照射人體,就像海關用超聲波探測集裝箱裏的走私貨物一樣。